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美国盯上苏伊士运河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美国盯上苏伊士运河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对美国而言这是有历史教训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完了,英法两个国家已经打得筋疲力尽,但是在战后分赃的巴黎和会上,后来居上的美国虽然出力不少,也死了人,但捞到的利益并不怎么多。威尔逊还是被劳合.乔治与克里蒙梭两条老狐狸合谋给耍了。美国只是在美洲范围里接管了了英法的地盘,但是在欧洲、亚洲、非洲都还插不进手去。地盘最大的英国还搞起了英联邦,玩起了帝国特惠制,摆明了把意图用经济渗透世界的美国拦在英联邦帝国外面。国际贸易40%还是用英镑结算。这让一直嚷嚷门户开放的美国十分不爽,但又无可奈何。因为英法凭借着之前攒下的庞大的殖民帝国体系还能持续地吸血维系下去。因此,这两个老牌殖民帝国就成了美国这个暴发户的眼中钉,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找机会就要做掉它两个。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而言是天上掉了个巨大的馅饼,希特勒德国把英法逼到了墙角,美国可以对这两家既当婊子又立牌坊了。例如对英国,1940年9月2日,美英两国政府达成著名的《驱逐舰换基地》协议。按照协议,美国向英国提供50艘超龄的驱逐舰,英国则把巴哈马群岛、牙买加、安提瓜、圣卢西亚、特立尼达和英属圭亚那等地的军事基地租给美国使用99年,同时将纽芬兰的阿根夏和百慕大岛基地无偿提供给美国使用。英国人该庆幸的是他们已经扛住了希特勒的空中打击,否则要付出的代价就不止这8处军事基地了。彼时双方还算保持了一团和气,但到了1943年下半年,美英双方在讨论战后国际金融体系架构时就图穷匕见了:美国主张的“怀特计划”和英国主张的“凯恩斯计划”斗得不可开交,但是此时的美国已经手握超过一半的世界黄金储备,对美国的主张,英国是听也得听,不想听也得听。最终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以美元为基础的战后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制>建立/span>,凯恩斯在战争结束不到一年时即去世,难说不是给气死的。这还没完,美国接茬推动成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就是针对着维系英国殖民体系的帝国特惠制去的。总之,在世界新金融体系的构建问题上,二战后的美国是穷追猛打,绝不给老殖民帝国半点喘息的机会。
这样一来,英法在苏伊士运河上出手就不是偶然的了。苏伊士运河沟通了欧洲与亚洲的大部分海运,如果英国把这个要害抓到自己手里,配合战后英国在地中海保存下来的直布罗陀-马耳他-塞浦路斯-希腊基地体系,英国仍旧可以控制欧亚之间的大部分货物贸易,特别是当时已经呈现出巨大前景的中东石油贸易。如果这样,英国在中东就占据了远超美国的主动权,并且可以压制埃及的民族解放运动,与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镇压行动相呼应,在北非地区是有可能牵制阿拉伯世界的民族主义浪潮,进而维系英法在非洲的殖民体系的。如果能成功做到这一点,英法就还可以勉强充当一等强国以等待时机。
美国很清楚地看出了英国的这一图谋,这对于美国问鼎中东的政策将构成巨大的障碍,美国可不想让人分享自己在中东的主导地位,更不会容许英法继续经营各自的非洲殖民地。因此,美国迅速出手,于11月底抛售英镑并阻挠IMF给英国贷款以维系英镑汇率。这手立刻要了英国人的命:财政大臣麦克米伦将在12月4日向公众做月度报告,届时必须公布英国外汇储备情况,任何隐瞒消息的行为都将被外界解读为英镑汇率下跌的信号,但当时英国外汇储备已经不足20亿美元,已经低于公认的警戒线。绝境之下的首相大人艾登最终屈服:在12月2日,英国内阁确定12月22日是英军撤出苏伊士运河的最后期限。结果,英国人趾高气扬地来,垂头丧气地走了。纳赛尔成了埃及的民族英雄。
总之,苏伊士运河事件让英法偷鸡不成蚀把米,还让其它国家看清了英国在美国面前的跟班小弟身份,同时也意味着老牌殖民帝国最终解体的进程悄然开始。
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的战争,起因是当时的埃及推翻了法鲁克国王,新任埃及总统的纳赛尔为了把苏伊士运河的权益收归国有,废除了英法两国在苏伊士运河的特权。
英法两国自是不甘心就此罢手。
英法两国曾称霸世界几百年,虽说在二战中一个被打败、另一个被打残,雄风虽早已不在,但不会就此俯首认输。
苏联、美国就不说了,在国力、科技、军事和工业领域早已超过自己,对此英法两国虽有不甘但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不是对手。
但是英法两国面对着这些第三世界的对手,心里还是以老大自居,虽说已经是破落户贵族,但毕竟比这些老贫农要好得多。
所以,当埃及这个国家要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权益时,英法两国怎肯罢休?
不过话又说回来,当时的苏伊士运河确实是英法两国搞得投资建设,这得要佩服人家英法两国的眼光的独到之处。
因为它是贯通地中海和红海的一条关键通道,不管是从欧洲到亚洲,还是从亚洲到欧洲,正因为有了苏伊士运河,才使得邮轮和货船不再绕道非洲好望角的几千里冤枉路程。
想当初日俄战争时,俄国的太平洋舰队不敌日本的联合舰队,为了支援太平洋舰队,沙俄最强大的波罗的海舰队不得不从波罗的海出发,顺着大西洋一路南下绕道非洲的好望角 费了大半年的时间,等到达战场时被以逸待劳的日本联合舰队一举击垮。
所以,苏伊士运河不仅影响着埃及、以色列和英法两国,也同样影响着全世界。
而经过苏伊士水道所产生的巨大经济利益更是令人垂涎三尺。
因此,无论如何英法两国面对着埃及想要收回的苏伊士运河,自然是不肯罢手。
埃及自然不是英法以三国的对手,但此时引起了国际上的巨大反响。
首先苏联出面干预,当时的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对英法以三国发出严厉警告,让三国停止战争,不然就对它们使用核武器。
英法两国自然不甘心就此认输,他们还在指望美国能替他们出头呢,因为他们可都是属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在军事上是有协定的。
但谁知美国就像没事人似的无动于衷,好像这事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一样。
其实英国和法国根本就不知道,美国最恨的国家其实正是他俩。
在美国独立之后不久,虽说已经独立了,但是实力还很孱弱,这时的英国依靠强大的海军力量不断的打压美国,封锁美国海岸,逼迫美国签订不平等的贸易协定。
而当时的法国也来跟着凑热闹,跟英国一道欺压美国。
应该说,当时的美国可真是很透了这两个国家。
但反过来说,美国和包括德国、苏联在内的其他国家并无什么深仇大恨和过节。
在雅尔塔会议时,当时的美国的立场明显的是站在苏联一边。
美国认为,在欧洲地区保持一个强大的苏联是符合美国的利益的。
并且,罗斯福还再三的劝导英国首相丘吉尔把香港归还给中国,战后放弃殖民地等。
大英帝国虽已经日暮穷途,但世界第一霸主的光环还尚未褪去,它还想继续领导世界。
在苏伊士运河事件爆发之后,苏联首先向英法两国发出了撤军通牒,不然的话要使用核武器招呼他们。
按他们的想法,这时的美国是应该挺身而出为他们撑起核保护伞的,但美国人根本就不鸟他们。
反而和苏联一起联合打压他们,真让这两个国家大出意料之外——美国人把他们出卖了!
这也难怪,想当初就是这两个坏家伙欺负和打压美国,也是这俩家伙在《巴黎和会》上把美国摒弃在欧洲之外,拒绝美国融入欧洲。
现在美国总算等到机会出这口恶气了!
到此,大家对美国盯上苏伊士运河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美国盯上苏伊士运河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